AG旗舰厅官方网站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开展主题教育应持续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理应承担起面向大学生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职责。基于此,高校要想完成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目标,应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在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中,为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贡献高校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育时代新人。
高校促进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二者融合的正确方向,并持续优化高校落实主题教育的顶层设计,在组织领导、科学规划中深化融合。
实现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处于党委统一领导下。具体而言,高校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保障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方向的正确性。
实现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要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具体而言,高校应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设置相关机构,持续优化主题教育顶层设计,引领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例如,清华大学于4月6日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校党委常委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每周举行会议,结合必要的检查督导、巡视考核等工作,全方位加强对主题教育的领导和指导,实现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
实现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要完善宏观规划,科学指导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具体而言,高校应在领导小组带领下,着眼思政教育实际,挖掘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切入点,保障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内容、方式、目标等层面的有效衔接,从立德树人高度合理规划思政教育改革,以主题教育的常态化实践创新思政教育,进而在互相融合中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内容是实现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基础,需要高校深入了解主题教育深刻内涵,挖掘主题教育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育人价值,明确统筹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内容依据。对此应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以支撑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其一,高校应从办学实际、地域特色等角度出发,结合学情实际编写校本教材,奠定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内容基础。其二,高校应以思政课为主阵地,推进各类课堂同向同行,以课程思政凝聚多主体力量,进而在全校范围内落实主题教育,高质量实现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其三,高校应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入手规划教育内容,关注大学生对主题教育的态度及其参与主题教育的现状,引入鲜活事例和现实素材,紧抓主题教育契机,促进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思政教育的发展特色,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亦是高校落实主题教育的重要途径。促进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高校应创新实践活动,打造“大思政课”,深化实践育人。与此同时,高校应抬升第二课堂在思政教育实践中的地位,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元化开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主观能动性,在真实体验、合作互动中深化思政教育影响,以“大思政课”带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例如,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举办“五四青年诗会”时,融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包括榜样宣讲、实践汇报、文艺展演等,让青年大学生在沉浸式教育氛围中体悟获得感和成就感,实现主题教育的鲜活呈现,体现出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应有质量。此外,高校可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老区、博物馆等建立密切合作,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寻访”“红色基因传承”等研学实践,将思政教育落实到社会实践中,拓宽主题教育范围,以多元化社会实践带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在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中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深度融合,既是高校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策略,也是高校践行时代职责与历史使命的重要途径,而这离不开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全社会的协同参与。基于此,高校应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引领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从而为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贡献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