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网站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打造群体效应开启众创模式

发布时间:2024-10-06 13:16人气:

  【关键词】大学高职、安徽淮南、组织青年、把握青年需要,促进青年成才、多元异质型、大学生创新群体培育

  2015年3月,土木建筑学院团委批准成立大学生探究型发展团队流动团支部。目前该流动团支部共有成员48名,设置团支部辅导员1名(学生专职辅导员兼任),团支部书记1名,团支部副书记2名,团支委委员3人,团支部下设四个团小组(按照四支类型各异大学生探究型发展团队划分),每个团小组12人,团小组组长1人,副组长2人。

  当前我们正处于“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伟大时代。大学生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潜力的群体。时代呼唤创新,学生渴望创新。“青年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作为基层团干部,我们紧紧瞄准学生成长“渴望点”和“切入点”。尊重“异质”、精准“滴灌”,以学生“差异化需求”为导向,对学生分类精细化培养和个性化指导,实现有差异进步和渐进式成长,使“差异”成为推动学生个体发展的动力。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拓展、以点带面、影响一片”工作思路,逐渐探索出具有团学特色的青年大学生多元异质型创新群体培养模式。三年来,该项目取得明显实效,团队成员不断壮大,呈现出“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群体效应,相关成果不断推广,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目前已有学者提出“校园分层”概念,并对“大学生群体分化”现象和“大学生群体分层分类”培养进行了研究。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呈现出“需求多元化”和“素质全面化”趋势,要求我们要树立“多样化人才”和“人人成才”观念,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差异化”和“精细化”,以彰显高等教育育人的时代魅力。高校基层团干部离学生最近、给予学生最多、与学生关系最密切,深度影响着每一名同学的人生格局、思想境界和成长发展之路。针对学生不同兴趣和个性化需求,我们辅导员应坚持以学生“差异化需求”为导向,面向全体,承认差异;把握个性,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善待差异,设计开发个性化平台,充分发挥我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素质养成”和“知识传递、心灵陪伴、资源支持”作用,对学生分层分类精细化培养和个性化指导,从而实现学生有差异地进步和成长,使“差异“成为推动学生个体发展的动力。

  (一)立足“差异”,尊重“异质”,个性培养,促使青年学生团员“差异化成长”。

  1.顶层设计,明确“多元异质型创新群体”培养总体思路。基于以全面摸排学生躺在入学档案中“特殊才能”为基础,以兴趣导向为切入点,组建“尖刀班”,成立四支类型各异“大学生探究型发展团队”,配备“学生导师”和“团队导师”,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将兴趣转化成创新实践,孵化出创新型学生典型,进行宣传,推进“典型示范”,形成“滚雪球”效应,孵化出更多多元异质型创新群体。

  2.试点引路,形成“多元异质型创新群体”培养典型示范。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拓展、以点带面、影响一片”工作思路。聘请学院高年级“创新创业创优”学生典型,成立4名学生组成的“三创”拔尖“学生导师”团队,结合学生高考档案及对自己所带大一年级362名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殊才能的全面摸底,初步选出了80名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由“三创”拔尖学生导师团队4名成员成立面试小组,对80名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考核遴选出初期遴选确定28名“雏鹰学员”,采用“学生申请+辅导员搭台+虚拟班级创建+师傅带徒弟”模式,辅导员牵头组建“雏鹰尖刀班”,建立“土木年华”QQ群,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该“班”构成以“自主探究型大学生发展团队”、“社会实践型大学生发展团队”、“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发展团队和“文体竞技型大学生发展团队”等四支类型各异大学生探究型发展团队为基层单位,定期组织团队学员开展“创造学精品课程在线学”、“创新原理课堂学”、“创新技巧现场学”、“头脑风暴金点子”、项目运行首席制、项目资金众筹制(翻)和创新典型可视化等活动。

  3.双轮驱动,打造“师生协同创新成长共同体”。经过前期充分沟通,以学院辅导员为主体,成立跨学科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实现“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与“大学生探究型发展团队”双轮驱动,致力于大学生探究型创新实践活动。如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过前期充分讨论,确定申报课题指南,面向团队成员发布,进行招标,可以确保课题研究达到预期效果;再如,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发布社会实践调研课题,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参与撰写调研报告,提高了调研报告质量,增加了获奖几率,增强了社会实践实效性,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荣誉感。辅导员申报自身科研课题及从事学生工作理论研究,可以依托学生这支力量,进行社会调查,形成调研数据,为自己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奠定基础。这为打造“师生协同创新成长共同体”提供了有效模式。

  (二)凝“心”聚“神”:构建“开放互动+体验共享”学习共同体,培育团队合作精神。摘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文章,锻炼系统思维。定期组织流动团支部团小组下设“学习互助小组”学习研究已摘编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文章;每周定期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青春中国说》等节目里,遴选对学生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时尚而流行的编辑,引导学生加以生动、接地气的点评,融入和强化引导功能,强化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和团队协同合作精神,激发自我“主动成长”协同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凝聚流动团支部集体荣誉感,增强团支部战斗力。

  (三)试行团小组“组长提名轮岗制”。团小组是团支部的细胞,细胞健康,支部成长。学院大学生探究型发展团队流动团支部制定团小组组长选举办法,根据四支类型各异大学生探究型发展团队划分,将28名学生团员分为4个团小组,团小组实行“年度考核制”。团小组长人选由每组学生团员获得绝对多数提名,并公开选举产生,组长当选确定后,由其提名副组长1-2名人选,经全体小组成员选举产生。团小组产生后,制定该发展团队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报团支部批准。团小组年度考核时,团支部采取工作创新项目和工作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考核表彰。实行“组长提名轮岗制”以来,流动团支部学生团员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能力明显提高,民主意识、集体观念、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

  (一)出“成果”。大学生探究型发展团队流动团支部获批国家(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创业实践项目6项,孵化创业实体3项;公开发表论文22篇(其中核心2篇)。申报国家专利69项,授权专利38项。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98项。国家级省级文体竞赛获奖9项。立项省级校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5支,撰写《安徽省中小学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等11份调研报告(约12万余字),三份调研报告分获全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二等奖;1支团队获2014年度“Myouth暑期社会实践分享活动全国积极团队”。团支部辅导员2015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骨干专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挖掘、孵化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和立项2015年安徽省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三创融合”群体协同培育(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实践项目成果《大学生多元互动异质型群体协同培育的探索与实践》被推荐参选“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展示活动。

  (二)出“典型”。培育出郭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安徽省十佳大学生提名奖获得者;韦明照:一年申报专利45项,授权18项的校园“专利达人”;张克辉:孙越崎科技教育学生奖和全省励志成长成才典型候选人;齐生辉:获国家级文体竞赛奖励8项和啦啦操国家二级教练员;马瑶:省体育道德风尚奖和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大学生候选人;张换军:“美丽中国”梦想导师公益突出贡献奖和安徽省青年优秀志愿者等学生典型。其中郭靖、张换军事迹入选“向上向善全国大学生道德实践优秀事迹征集活动”。部分学生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宣传报道。

  (三)出“效应”。作为团小组组长兼班长的张克辉同学在自身成长同时不忘带领学生飞翔。在其影响下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及科技创新活动,班级创新氛围浓厚。班级同学参加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比例高达87.5%;全班同学参加校级以上学科竞赛21项,获奖12项,其中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5人次;获批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申报校大学生科研项目5项,获批2项;申报省大学生科普创意大赛作品11件;目前已累计申请专利58项,目前班级85%同学人手一项专利,形成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群体效应。

  (四)出“影响”。团建促进优良学风形成贡献度持续凸显。目前团队成员100%英语四级通过率,96.4%六级通过率,95%拿奖学金,80%入党,获推免研究生资格7人,占学院推免比例一半。《安徽理工大学:发力“潜能”给力“成长”助力“梦翔”—大学生学习实践探究型发展团队》为题;安徽教育网以“创新,风景这边独好——土木建筑学院学生“探究型学习发展团队”创建纪实”为题;中国日报网以“大学生获9项国家专利专利达人因思考而让梦想精彩”为题,中安在线、安徽网、淮南报业新闻以“淮南一学生获9项国家专利被誉为“专利达人”为题;安徽教育网以“磨砺浇灌梦想之花:记安徽理工大学学子张克辉”为题等进行宣传报道。2014年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提交论文《协同创新视阈下高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对大学生多元异质型创新群体孵化模式及做法进行了阐述,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充分肯定,并喜获“三等奖”。

  (一)找准学生成长“渴望点”和“需求点”。以学生“差异化需求”为导向,找出学生成长“渴望点”和“需求点”,同时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审视自我和他人,明确下一步发展目标,激发学生“主动成长”意识和潜能,提升学生自我成就感,促进学生自省和自我成长。

  (二)团干部要像凸透镜,不让学生迷失在“刀背“上。团干部要引导大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提升自我“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这个焦点上来,使学生不再迷茫、远离网游,成就学生自我全面发展。

  (三)团干部要有“过程意识”,专注做“鞭策者”。学生核心素质养成和提高,不是搞几个活动就可以实现,它需要用一项活动反复陶育,持续推进,不断培养、提高、积淀,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动。

  (四)注重培育“典型“,打造“鲶鱼”群体效应。群体行为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极易受到群体影响。提高大学生“多元异质型”群体培育效果“可视化”程度,增强该典型群体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ag真人官方官网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