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网站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分享|到底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发布时间:2024-09-01 21:31人气:

  一样的商业模式,意味着接触的都是同样的利益相关方。当你还是小企业,用大公司最熟悉、最擅长的套路来竞争是很难赢的。所以,在研究商业模式时,不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借鉴其它行业,多尝试跨界,将竞争对手优势无效化。

  商业模式是什么?商业模式和战略有什么不同?什么是交易?盈利模式有哪些?有多少交易内容和交易方式?在与周教授的交流中柯洲获得了诸多启发,结合前几天在湖畔大学学习曾鸣教授的《战略概论》后更有感受。因此,作为今日的笔记引题,略微分享下周教授的商业模式思考:

  “战略是找到生态位,找到基本的竞争差异化。战略是宏观的,商业模式是微观的,商业模式就是你的生意经,有诸多利益相关方需要处理好关系,只要有一方不赚钱,这个生意的共生体就会松动,共生体一直在演进和演化中,从而形成稳定的商业共生体。要学会努力去发现商机,发明过去没有的交易方式,是商业模式绝妙的事情。

  “当然,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设计得好,就一定能做得好吗?还要有销售模式,这也够了吗?还要有领导力和执行力。一个公司不好,有100个原因;一个公司好,所有的要素中同时包括设计和执行环节,很多公司不是死在设计环节,是死在执行环节上,没有人推动下去。

  “维克多认为:世界会被四种科技(移动终端、社交媒介、大数据、云计算)改变商业规则,产生传统产业改造、新的商业模式与方法。”

  关于商业模式,如果有机会,我们再和你多交流。今天先来拜读下林桂平先生讲述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和案例:

  最近几年,商业模式创新风起云涌,任何新的做法都与商业模式有关。比如: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农村电商、社区服务、降维攻击等。

  不管是滴滴还是现在的共享单车,它们都具备了强大的信息系统。其应用里的许多资产:汽车、司机以及乘客,你会发现,司机并不是滴滴自己的,全都是由系统来接触的;我们和司机也不熟,也都是由系统来匹配的。

  我们以前买一辆车,是自己的资产。而现在,像共享单车是当你需要用时才来用车。这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尽管大家对这些现象耳熟能详,也听过很多商业模式的课,但是对于商业模式还是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当我们的企业在探讨、应用商业模式时,容易掉进坑里,这主要是由于大家对商业模式背后的一些核心问题、逻辑并不了解。

  对于商业模式为什么这么做?商业模式为什么好?它跟企业有什么关联?这些都不是很了解。其实,对于商业模式,我们要关注以下问题:

  ②商业模式能帮企业解决什么问题?任何一个好方法,一定是能帮企业解决问题的。但是,不同的方法,能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可口可乐是美国梦的代表,我们中国也希望能打败可口可乐。过去好几年都涌现了许多可乐企业,比如:非常可乐、纷煌可乐等。但最终总体来说没有一个做得很成功的。

  然而,在可口可乐本土美国,有一家以色列公司Soda Stream把可口可乐打得很难受。

  这家企业这样做:弄来一台机器,旁边有个水瓶,还有苏打粉。当需要做汽水的时候,按一个按钮,苏打粉就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汽水。每个人喝汽水的口味都不一样,有的喜欢柠檬味,有的喜欢草莓味。这台机器里还有浓缩液,能够根据你的需求个性化定制,调成不同的味道。这家公司做得很成功,后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

  这企业一上市就抢了可口可乐不少份额,可口可乐已经开始关注它了。后来这家企业还做了一个广告,在一面墙上放了许多瓶瓶罐罐,而在另一面则放着它一台机器。广告词写着:一个家庭5年时间,需要消耗1万多个瓶瓶罐罐。如果是个环保人士,看着这则广告就会想要买台机器取代瓶子,而不是消耗那么多瓶瓶罐罐污染环境。

  后来可口可乐开始研究这则广告,试图找些疏漏。最终可口可乐的人发现,广告上把可口可乐的商标露了出来,这就构成了侵权,属于不正当竞争。于是可口可乐就起诉这家企业,结果这家企业竟然还股票大涨。

  这是因为小企业原本是在小范围出名,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一起诉,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后来大家试用了产品,觉得还不错,就更加出名了。

  可口可乐只好不起诉了,改成私下收购,然而这家企业不接受收购。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企业的名气更大了,股票又是大涨。

  1、中国各种饮料(如:凉茶)都做得不错,但是唯独可乐做不起来。这是因为中国做的可乐在与可口可乐竞争时,使用的都是一样的商业模式。

  一样的商业模式,意味着接触的都是同样的利益相关方。当你还是小企业,用大公司最熟悉、最擅长的套路来竞争是很难赢的。

  2、以色列公司Soda Stream用的是与可口可乐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当它卖了它的机器后,它还能够持续卖苏打粉、浓缩液等耗材。

  当它的商业模式不一样,意味着接触的利益相关方都与可口可乐不同。原先可口可乐在电视上、渠道上所积累的优势,面对这家小企业,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因为可口可乐的优势是基于自己的商业模式所形成的。当两者商业模式不一样时,优势就无效化了。这也是通过商业模式设计可以达到的效果。

  3、这种商业模式在可乐这个行业,称得上创新,但是放宽到整个商业范围,这种技术在咖啡行业比比皆是。这就是种跨界打击,把其它行业做得非常好的方式应用到本行业。

  所以,在研究商业模式时,不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借鉴其它行业,多尝试跨界,将竞争对手优势无效化。

  有一款APP叫唱吧,前两年融了几个亿,现在在线下开实体店。实体店最大的成本和难度在于选址。但是对于唱吧来说,选址几乎是零成本的。

  这是因为唱吧有定位功能,大家使用唱吧APP,唱吧公司只要打开后台,就能知道大家在什么地方经常用唱吧APP唱歌。这些地方就是喜欢唱歌人的聚集地,一旦在这聚集地附近开店,这个地方的人流量就会很大。

  对于实体店而言,临街店面的租金会比较昂贵。但是唱吧不需要选择临街店面,租金比较便宜,因为它可以实现定向引流。

  此外,很多用户在唱吧APP上唱了很多年,所以唱吧对这些人的喜好特别清晰。因此唱吧在线下开KTV的时候,它能设计你最想要的服务和体验。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使用很简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这两者结合产生的效果是很不错的。好比现在的唱吧,能够开一个KTV当月就能实现盈利。

  现在的企业竞争,全是商业模式的竞争。Soda Stream打败可口可乐,用的就是与可口可乐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唱吧在线下开KTV,也与传统企业开KTV不一样,它通过海量的APP用户,加上对数据的挖掘,就能知道喜欢唱歌的人群聚集地。

  所以从商业模式的本质上来说,唱吧是以交易结构为切入点,解决企业可持续盈利的问题。

  不管是成功的Soda Stream,还是唱吧,利益相关方都不同,实现的价值也不一样,盈利的方式全都跟传统不一样,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导致的结果。

  一是企业自身很强大,焦点企业具备可持续盈利的能力;二是与企业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实力都很强。

  二是黑洞效应。能把原来旧模式里的利益相关者都吸引到新的模式。比如:当滴滴兴起了,以前的黑车司机就不存在了,被新模式转化了。新的模式能够对旧模式实现替代。整个连接在一起,就能实现行业的升级。

  因此,商业模式,就是通过设计焦点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实现价值提升、成本节约、增长加速三个方向。每个人在设计商业模式时是有路径的。评价一个商业模式好不好,就是在改正的过程中,你所修改的动作能不能让价值提升,成本节约,增长加速。

  好的商业模式是能实现以上三个方向的,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促进企业发展升级的商业模式创新。

  在转换中,一般是为了实现价值提升、成本节约、增长加速这几个目标点。同时,任何企业的变化不止是自己企业的变化,还要带动一群合作伙伴的变化。此外,当你进行转变时,你也会做出许多投入。当你转变时,你的合作伙伴会评估机会成本,只有选择最优,才会与你的企业一起走向新模式。

  商业模式有大变革,也有微设计。其实对于商业模式来说,不需要追求太大的变化,有可能只需要通过一个点就能产生巨大的好处。

  针对利益相关者,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减少/拆分/聚合/选择/改变利益相关者,实现我们的商业模式变化。

  在利益相关者里,又有一类叫“关键利益相关者”,就是能实现战略目标,能使商业模式实现质的飞跃的人。对于这一类利益相关者,在商业模式设计里,需要重点关注。

  活动环节包括切割重组、碎片聚合、去中间化再中间化等过程。有些行业它的渠道、链条很多,这是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加技术制造来缩短的。由信息系统驱动去掉某些环节,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万科以前在一、二线城市发展,近几年也将目光转移到二、三线城市。它主要的动作就是“小股操盘”——付出很少的股份,但是能操作整个盘,将其做起来,获得更多的价值回报。

  万科强的地方在于开发能力,而在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他们一般只拥有资金和土地,但开发能力却一般。在传统的角色定义上,他们是万科的“竞争对手”,但在小股操盘模式中,他们却是万科的“合作伙伴”。

  万科出小部分资金,占小股份;小开发商出土地和大部分资金;万科投入团队负责操盘开发,获得项目管理费用、股份分红、项目溢价收益等。万科与二、三线城市开发商建立了的创新交易结构,这就是万科的“小股操盘”模式。

  对于很多小企业,其实可以盯着大企业,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洞悉他们下一步做什么,为了琢磨他们的商业模式。如果有大企业的短板恰恰是自己企业的长处,不妨可以合作,从竞争对手转变为合作伙伴。

  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和大企业共舞。这样才能充分借用大企业杠杆资产来发展自己。很多小企业在发展成大企业之时,都是在关键节点上利用了大企业的杠杆资产,借势发展。

  琢磨商业模式不止是看自己的商业模式,还要琢磨别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小企业是可以去琢磨大企业的,甚至可以为他们设计商业模式,让大企业里有自己的一部分。

  当我们在设计商业模式时,如果是做大变革,利益相关者、活动环节、资源能力这三个一定要去分析,有可能会产生新的价值。

  在商业模式上,一些微小的设计,尤其是针对企业瓶颈做的小设计,也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一般通过交易方式(怎么交易)、交易定价(如何定价)来切入商业模式的微设计。

  解决贷款人/企业难以向银行贷款的问题。它的做法是先搜集贷款人/企业的资料,然后通过筛选,再把用户推荐给银行,用户就能获得银行贷款。缺点:需要大量人工,赚钱效率低,规模受限制。

  它的做法是研发了飞贷app。由于现在都是采用实名制,有许多信用记录。它通过信用记录以及自己的技术,就能判断一个人是什么行为,能不能贷款。

  它的做法是找了一个全国性的担保公司。担保公司虽然也是放贷的,但是他们对用户的了解相对还不够,技术相对也薄弱些。引入这家公司,就能为担保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飞贷也就实现了靠技术赚钱。这时候,规模和资金就不再是飞贷的瓶颈。

  所以,在设计商业模式时针对企业瓶颈来做的微设计,尽管动作很小,但是价值很大。这家公司之所以转变,主要就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者的结合。

  技术创新包括:将所有内容数字化;数据实现在线共享;智能化(交互反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

  比如万科的“小股操盘”,与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合作,将自己的开发模式复制出去,AG旗舰厅官方网站同时也获取巨大收益。对于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而言,获得了万科大企业的赋能,最后也能收获丰厚的收益。在交易定价上,也可以实现微设计。

  早期的利乐在进入中国之初主要业务是销售包装纸和包装设备。但由于利乐设备价格昂贵,一般要数百万元,所以一时难以打开市场。

  后来利乐做了个动作,修改定价。原来是需要一次性付清几百万来买下设备,现在是改用“80/20”的设备投资方案。客户只要付百分之二十的款,就可以安装设备,此后4年,只要每年订购一定量的利乐包装材料,就可以免交其余的设备款。单单修改了一个定价,就让利乐打开了市场,并占据中国90%以上的乳业包装市场。

  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拿出财务报表才发现:最大的一块成本支出竟然是利乐的包装材料。当有些企业试图更换包装材料时,却发现无法更换了。因为,利乐通过“条形码灌装机”的专利,使其他品牌的“包装材料”无法在利乐的设备上使用。

  那么更换设备呢?成本更加高昂。此时,牛奶成套灌装设备已经涨价到数千万,如果更换全部设备,乳业企业就要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没办法,中国的乳业企业们只能继续使用利乐的包装材料,源源不断地为利乐创造利润。

  当然,利乐也给客户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增值服务。比如:“生产过程追踪模型”技术。

  “生产过程追踪模型”可以实现产品追溯功能。如果顾客从超市买回去的一盒牛奶出现问题,根据产品所存储的信息,可以将它的生产过程重新检查一遍,就能知道是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实现了生产过程可视化。

  与此同时,生产企业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界定差错产品的责任环节以及产品范围,从而有针对性地召回差错产品。这项技术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也以最快的速度消除了产品对消费者的潜在危害。

  ②新产品的定价,如果太高,难以打开市场。如果太低,难以为利益相关者带来收益;

  ③“80/20”方案其实也是剃须刀-刀片模式,设备是剃须刀,包装纸是刀片,两者形成一种绑定。

  商业模式与时代有关,商业模式的改变背后有着时代驱动的力量。不同时代,商业模式也不相同。比如餐饮业的商业模式,一直随着时代而改变。餐饮最早都是单店模式,没有杠杆效应,价值很有限。后来餐饮出现了相对有杠杆效应的“连锁”。

  前端标准化是说一家企业的复制能力有多强,开店的时间能否足够短。复制能力与后台统一化有关。要知道,当你拥有许多家连锁店,你的好处会得到扩散,坏处也会得到放大。

  餐饮业最忙也是最好的时候,在于饭点,堂食时间。当太忙时,我们需要考虑是否加入工作人员,这会加大人力投入。但是当不在饭点时间,餐饮企业就相对悠闲了。每一个餐饮企业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这是种行业问题,也是一个行业机会。如何解决“忙——闲”这一两难问题?

  金百万的定位是“社区百姓的中央厨房”,他们创造了一种新品类,叫做“准成品”。它是介于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一种餐饮外卖,由金百万开发出菜品,备齐原材料和调料,用户直接按顺序放入锅内即可完成。

  很多人不喜欢炒菜煮饭,主要原因在于在炒菜前的一系列准备动作:买菜、洗菜、切菜……金百万的这一模式,能让用户只做最后一道工序:简单的翻炒一下,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成本,也让用户在家里就能享受到自己做的饭。

  金百万的“准成品”正是由其它餐厅准备的。在饭点之间,比如早餐和午餐之间的上午,午餐和晚餐之间的下午,餐厅的厨房都属于闲时,属于产能富余,正好帮忙准备准成品——解决买菜、洗菜、切菜的问题。

  现在好的商业模式一出来,就会有很多资本扑上去。最后演变到企业之间的拼杀,他们的背后都是有资本的力量在驱动的。

  很多行业都被技术所改变了,比如外卖的出现,就来自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主要有两点:一是定位,二是移动支付。

  很多企业不一定要研究很深的技术,但是要去了解技术的发展,与行业有关的技术有哪些。现在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有很多云端技术是大家都可以用的,只是企业比较少关注而已。

  由于消费升级、资本力量、技术变革这三个力量的推动,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用不了几年又得进行改变。单一的模式,容易被这几个力量所制约,所以,对模式进行进化迭代很重要。

  每一个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难以直接套用到自己的企业,但是,我们是可以去理解整个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的。综合考虑外部的环境、内部的结构、技术等,才能把一个商业模式看得透彻些,不至于掉进坑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也应运而生,因此,“商业模式”也成为了挂在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嘴边的一个“热词”。有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就有了一半。但是商业模式说起来容易,理解起来其实是一个非常抽象、非常复杂的概念。吴巍用庖丁解牛的方式,将商业模式拆成六块(目标客户、收益倍增、革命性降低成本、复制性、控制力与定价权、系统性的价值链)来剖析。

  在讨论商业模式之前,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商业模式,了解其在企业经营整体系统当中是一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后才能理解并优化它,这是一个原点和基点。

  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来讲,关于商业模式,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跟太极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的方向错了,越是努力我们反而可能离目标会越远。也就是说商业模式关乎一家企业在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性的问题,这非常核心的一个原点和基点。

  有人说,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即使再好的产品和技术,包括再好的品牌,最终都会消亡。这样说是否过分夸大了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同样地,是否也会为了讲商业模式的重要,而去贬低其他事物呢?实际上是一个道理,我们讲商业模式如果是道的话,那么我们的产品、技术、品牌、销售就是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好的商业模式需要配合强执行力、快速的品牌建设、精准的产品设计等。因此,我们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对于商业模式应该在产品、技术、品牌、销售的重视程度上,更加去重视我们的企业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任何企业经营的边界。为什么讲商业模式是方向、是原点、是基石,如果你的边界找错了,那么你实际上做的事情可以讲从今天看你五年后,一定是徒劳无功的。就像蔡总在昨天分享中提到的,可能投资人会给予我们的宝贵资源,他们见过太多的商业模式,他知道今天做的这个布局五年后会发生什么。而没有经历的创业者,做五年做给自己看,最后失败了,花费的时间是不可追回的,市场机会是不可追回。所以再怎么做商业模式都不为过。

  商业模式的逻辑关系:事件-项目-子系统-企业经营战略-商业模式-假设与前提(可能性)

  每天发一封邮件,每天跟一个团队进行一次沟通,这个叫做 事件 。如果从宏观到微观,最底层的是我们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如果能够把每一件事做好,就能在执行层面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为什么要去忙这件事情叫 项目 ,项目由多个有逻辑关系的事件组成的。比如说现在要招聘一个市场方面的副总裁,基于这样一个项目就会有很多与猎头联系的一些事件。如果将多种逻辑关系的项目去进行会汇集的话,我们会发现它会构成一个企业经营的 子系统 。比如说我们的2016年年度人力资源子系统,多个子系统内在逻辑关系会构成我们企业当年经营的战略。我们所有企业子系统、销售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品牌子系统,都是围绕我们当年 企业经营战略 所决定的。

  跨越不同时空的企业经营战略,将会构成企业的 商业模式 。所以商业模式是远远高于企业战略,应该是串起企业战略的一根线。但如果企业战略每年都在变,战略与战略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那么你的战略会被判定为失败的。

  那企业商业模式的上层逻辑是什么?是我们假设了这个前提。假设你前提再往上走叫未知(未被探知的世界)。可能大家听完这个理论,觉得还是有一些抽象。

  我举个例子 , 请问人类科学的边界在哪里?人类科学的前提在哪里?人类的科学假设的前提是无神论,因为如果这个世界上到底有神没神,我们每个人都回答不清楚。尤其随着今年人工智能的出现,很多顶级顶尖的科学家都在怀疑,我们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有神的世界,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如果是基于无神论,才有可能说这些公式。所以说所谓的科学实验具备了什么? 可能性 。 否则的话,有神就控制了一切。

  再举一个比较熟悉的例子, 说我们到了非洲大陆,发现非洲的人民都不穿鞋,这是销售当中很经典的案例。说有的优秀销售看到了商机,而有的销售看到的是一个没有需求的市场。但是如果我们要在非洲去建立一个智能鞋业品牌,应该去做什么?我们假设它的前提是非洲人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要去拥有一双所谓的智能鞋。如果假设前提错了,再怎么努力,实际上都是徒劳无功。所以很多我们企业创业者在商业模式设计上,并不害怕每天去做每一件具体的事,但是却在做这样决策的时候,感觉有那么一些孤单,会有那么一点感觉害怕,因为你无法把握,你也把握不了。

  所谓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在什么时间点,在什么阶段以什么样的方式,赚什么样的钱。这几句话听起来跟白开水一样,但是每句话都值得认真去思考。时间点是指你企业经营的时机,在市场当中在今年、明年,还是在后年?以什么样的方式,用产品还是用服务,你去赚什么样的钱?大钱、小钱、长钱、短钱、好钱、坏钱。当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家都看到了财富报表所谓的利润增长去努力的时候,很多应收帐款最终变成了压跨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今天不挣钱?可能是为了屏蔽行业当中的一些进入者,而这里就蕴含了很多关于商业模式的思考。 商业模式设定一定会有一个爆发的赚钱时机,所以今天他的不挣钱,是为了用户爆炸性增长。 所以结构和时机是一个企业商业模式最核心的两个要素。

  商业模式跟盈利模式是包含关系,商业模式更多是关于企业如何盈利和企业如何持续盈利的终极思考。我也接触过很多A轮之前或者B轮之前的企业家,都在关注盈利的问题,并没有去思考如何倍增盈利。如果我们去思考盈利,这是一个企业家的天性。但是再往上一个层次,当利润到达一千万的时候,商业模式能不能够支撑每年负荷增长呢?我们说百度每个季度复合增长,很可怕,算复利。所以怎么在明天赚两倍、三倍的钱,这是第二个层次的思考。

  马化腾在去年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没有研发出微信,可能现在QQ已经倒塌。所以这样千亿美金级的公司企业家创始人, 都在思考商业模式的终极问题。 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更应该从一开始上路的时候,就对这些问题无比重视。

  当然了商业模式并不是说是万能药, 不是说规划好了商业模式,明天就能上市了。一定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与执行一定是相辅相成的结果。

  根据我们长达将近十年的经验,我们总结出:对于企业经营行为来讲,最重要的是以上这六点,如果我们能够把这六点做好,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就跃然纸上。

  第一,目标客户。 所有优秀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抓住了我们目标客户的隐性核心需求。很多创业伙伴经常容易犯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只锁定了目标人群,但并没有深入到用户群体客户素描核心的画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用场景。

  第二,收益倍增。 现在很多创业者认为一个好的idea就决定了一切,实际上并不是。在如今每人的想法都趋同的环境下,你的商业模式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呢?如果你要去实现今年比去年实现200%,明年还要比今年实现200%,这一定是你通过商业模式盈利模型的重组和创新才能够得到。

  第三,思考革命性降低成本。 真正好的商业模式不光是收益倍增了,还想着成本要革命性降低。同样道理,成本革命性降低,并不是指去把员工的工资降一降,把日常的运营成本降一降,把该发的年终奖扣一扣,今年一看,只获得20%到30%的成本下降。我们思考商业模式,都必须有倍增的思路去面对我们的工作。

  第四,可复制性。 如果一个企业可以被称之为企业,是一定可以怎么样?复制自己,不断增长。 但更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去想如何在复制自己的同时别人复制不了你。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离你成为独角兽就不远了。

  第五,控制力与定价权。 真正优秀的商业模式不光让竞争对手进不来,让大的产业资本进不来,还需要对客户实施控制力与定价权。

  第六,系统性价值链。 首先一定要具备平台思维,再从平台思维一定要具备生态思维,现在顶级的、顶尖的大佬们都在构筑系统性价值链,是一个生态思维。小米生态、BAT各种生态,都是在做布局。

  在说方法论前先举一个例子,美国一家做医疗器械代理和医疗服务的公司——卡地纳。其实医疗的服务市场很分散,可就是有一家医药代理公司,竟然做到了世界500强。这个企业的CEO在他的自传里面写到了一个重要场景,描绘他如何获得杀手级隐性需求。CEO本人喜欢喝点小酒,所以他也经常去找医院的院长去喝酒,喝酒的时候就会问院长们需要什么呀,有什么需求。问了近三年,一直没有问到一个让他怦然心动的隐性核心需求。直到一天,一个院长喝多了酒,轻描淡写说了一句:“你知道吗?我当院长十八年,最痛苦的一件事,我医院配的药吃死人。”听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吃药吃死人是一个特小概率的事。可这个CEO回去后就立马开始找数据,但因为医院是给民众建的配套福利,所以数据根本就没有被广为报道过。经过不断收集研究,他发现每年美国医院因为吃药和医疗手术器械拿错而把人致死的数字,是交通事故的两到三倍。

  紧接着卡地纳做了很多布局,首先他研发了一套药房抓药的管理系统。其实医院的医生抓错药的机率比较小,药吃死人的主要原因就是药跟药之间的化学成分不匹配。所以他做了大量在医疗上化学元素匹配的研究,建立了大数据库。这样当医生抓错了药,在所有使用这个系统的客户端都会报警。加上医院还是有很大资金自主使用权,后来N家医院都买了这个系统。

  因为对医院的熟悉,他也充分了解到:做一次手术,从采购部门到备库,再到把所谓的手术器械像钳子、棉花、消毒,到最后执行手术,整个过程可以用手忙脚乱来形容。比如病人肚子里被缝了一个棉球啊、镊子啊,再比如医生5号被配成了8号的,医生戴着不舒服,结果一刀划下去,病人就没命了。所以他又做了一件事,开了一个商城,这其实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每家医院在你手术前半个小时下单,商场在规定时间内为你准备手术所有所需材料。这一点,让他做成世界500强。

  这个案例启发我们:去研究客户你不如研究你的非顾客。 与其天天花大量的事件去研究什么样的人需要我的产品,不如想想在这样一个行业里面,有哪些人只不过因为没有创新者出现,不得以只能采用这种服务。找出来这就是你的创新点。就像男人于女性内衣店而言就是拒绝型非顾客。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能让这些拒绝型非顾客走进女性内衣店,你就成功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香港有一家上市公司就做到了,他们不是让你穿的人去买,而主打的是定位你的送礼需求。

  第一,不同产品的组合盈利。 举个例子,沃尔玛应该是7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它到底有什么特点?直到今天,沃尔玛的大牌子上也写的是“天天平价”,这是他发家的一个非常核心的广告诉求——就是便宜。可能很多中国企业家看当年世界第一企业是这么干的,也跟着学,就告诉大家他不赚钱,于是就有了当年中国的制造业的血流成河。因为他们看到了表象,没有看到本质。

  当然真正优秀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一听就听得懂,一想就想不到尽头。比如沃尔玛天天说他平价,其实根本就不平价。为什么?因为沃尔玛有他的自营业务。虽然沃尔玛里的红牛、康师傅比别家都便宜,但是沃尔玛自营产品的毛利大概在40%左右。看到这个数字,我们管他叫抢钱。加上沃尔玛周转速度非常快,钱就这么进了口袋。

  第二,盈利环节的重组和改变。 送给大家一句话—— 将他人的主要价值,变为你的附加价值。 星巴克在咖啡连锁经营行业内,可以讲是战无不胜。但在很多年前,在台湾却被一家当地企业在经营数据上打败,这家企业叫85度C。他做了什么创新呢?在盈利环节上,星巴克卖品质非常好的纯正咖啡,售价三十多块钱/杯。但星巴克门面面积很大,平效要去支撑的话,一杯咖啡的毛利是非常高的。因为主要是通过销售咖啡去盈利,咨询团队想过,要不要去拓展不同盈利产品,比如说卖面包等等。但星巴克认为面包的香味或者其他食物的香味会影响咖啡空间的味道,所以直到今天,星巴克只有没味道的,冷藏的面包,这样才不会影响咖啡气味的产品。但是看看85度C先用10平米的店面,把平效做上去,把人流动起来,而不是坐在那儿喝咖啡,成本降下去。

  光实现这一点,其实一点都不兴奋。他又做了一个盈利环节重组,一杯跟星巴克差不多的咖啡只卖8块钱。8块钱一杯的咖啡也就是打平,把星巴克主要价值变成了附加价值。85度C更多是在卖自己的面包,一个面包卖十块钱,而面包的成本比咖啡低得多。就这样,85度C在区域市场击败了世界500强,。

  第三,突破性创新。 简单的说,就是抛开产品、抛开我们时间点和原有模式,在盈利的模式上进行突破性创新,达到盈利倍增的顶峰。我举个例子,盛景网联。没有一个人想到一家做培训起家的公司能够做到新三板定增的150亿市值,也没有一个人会想这家公司能够去设立一个百亿的母基金。八年前左右,当时只有“鼎晖”、“达成“这样一些机构,天使几乎没有。在那个时候,最先要做的就是要让这批高净值人群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家去了解融资,所以产品本身不光赚了培训的钱[通过去年的财务报表看出,培训咨询业务达到净利润不到两个亿,这点钱其实想象空间有限。因为培训大家都知道很难复制,很难规模化],还改变了这一部分人群的思路。一波人把自己财富积累十几年的资金全部交予你基金管理,一部分人还通过基金孵化了很多好的项目,最终再往上叠加成立母基金,让中国所有基金来去为这个生态系统打工。所以这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设计,它跑得很快。这种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培训和咨询公司,规模承载得也就更大。

  一个是彻底去除成本,或者将成本降低到只剩20%,那样才叫真正的革命性。餐饮上市的公司80%以上都是占据了行业内最大的成本。餐饮公司是房租成本最大吗?餐饮公司是品牌宣传成本最大吗?其实都不是。餐饮公司最大的成本是厨师的成本。厨师一不高兴了,店都没法开张。因此,当用火锅这个方式去实现连锁运营的时候,在成本上实现了革命性降低成本,所以更有可能性去成功。再比如如家,如家革命性的不光是去除了大堂,他还去掉了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和会议室。他降低成本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有机会你把床抬起来看,如家的床铺底下是都不铺地砖的。如家只干两件事:不同的城市一样的家&睡好。

  自己可以复制自己,别人复制不了你。其实有很多种别人为什么不能复制你的做法,比如思科就是做技术壁垒。当年思科很厉害,一台设备毛利我估计也是70%、80%,同期,清华紫光也曾风光一时。当时路由器非常火,一帮清华人出来踌躇满志地说我们要研发超一代的路由器,紫光花了好几个亿,用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出来一台,甚至说超越思科最尖端的路由器半代以上,这帮人马上说市场属于我们了,中国所谓的民族品牌有希望了。然后去搞新闻发布会,这个新闻发布会当天搞,当天思科就发布一条消息,正式推出5代路由器技术,那帮人听完都傻了。人家思科从来都是把自己最尖端的推到这个市场上,包括因特尔,技术壁垒永远储存三代以上。这就是大厂商他们商业模式当中的技术壁垒,非常核心的,让别人复制不了你。

  举一个案例说明如何在你的客户身上实现你的定价权、控制力。去年你卖给客户十块钱,今年你能卖二十,明年你能卖八十,这一听觉得肯定就是奸商啊!但有一个东西叫东阿阿胶。叫阿胶的品牌很多,叫东阿阿胶的就是它。实际上,东阿阿胶过去每一年都会提价,比黄金还贵。他其实一直在做一个事——养驴。中国可用于阿胶的驴的围栏数,最鼎盛时期他们占到了70%左右。就一家公司控制了中国70%的驴,你觉得这事你要去做驴皮生意,你跟它没法玩了。当这种上游资源被它牢牢控制的时候,价格定价权就在他身上。还有像宝洁公司,超市货架上飘柔、海飞丝、沙宣都是他家的,你买洗发水,市场上的产品都被他占据了。所以从这些个角度我们要去设定,未来怎么去实现定价权,但它是一个非常高级别的事。

  我们创始人一定要去思考,从应用思维上关注客户痛点的功能性,到平台思维帮助你所在行业,再到生态思维。苹果就有软的+硬的商业模式,通过软件做切口,把人绑定;通过所谓的商城,每一个客户的应用需求在自己的生态里面得到满足。如果你只是切入到是某一类需求,比如淘宝就叫平台,而不是生态。生态是延展到你生活的各种产品。所以一种能够真正将我们的客户绑定在平台,同时能够去左右其他的应用场景,这是非常关键的,也是非常具有想象空间的。再比如,无论是做媒体类,还是做产品类,还是做分销,它都可以。我们一开始也需要具备这样的一种从应用思维到平台思维,再到生态的思维。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