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网站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精益时代—2:中国商业模式!【标杆精益】

发布时间:2024-09-19 11:02人气:

  ag真人官方官网在谈中国商业模式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全球的商业背景和工业经济情况。全球意识非常重要,就是在同一时段知道全球各地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这些事件相互之间有没关联或对未来的影响。

  商业的本质,就是供应和需求,那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物质经济持续的丰富,制造的难度随之增加,逐步产生了供方和需求方两个独立的市场。

  结合全球贸易的发展可以看到物流让世界连接在一起,左右的动力是国家之间的进出口税务、贸易,税/贸这个桥梁,对于在国内企业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这一个是一个拉通内外非常重要的一个桥梁。

  军事上,英国入侵中国的时候说是弱肉强食,鼓吹达尔文的进化论;经济上,美国企业想进入中国市场时说政府干预严重、过度保护,不是自由市场竞争;

  好了,当中国树起自己的大炮时、却四处宣扬军事;当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时,就开始怂恿各国打贸易战……

  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即使是国内的发展,事实上也是全球分工的一个格局结果。今天,进行产业升级的目的就是在全球商业生态中重新找到自己的生态位置。

  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和专业化分工细分,生产要素变得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主要是在供应端的这个变化非常大。比如生产的主要要素,人力、设备、材料——之前一个企业可以搞定,到了全球经济时代,专业分工更加细化:

  机器,主要体现在技术和设备投资上,加上金融业的推动,出现了很多租赁公司、风司或天使投资(一种按照出资货币或资产所占原始公司整体投入的比例来分红)

  原材料,不再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而是需要若干加工过程的工业材料。比如我们平常看到最多的食品类消费产品的包装盒———盒子成型、成品装箱是劳务公司做的;彩色的盒子是印刷公司做的;而纸张制造则是由纸浆厂做的,甚至还要专门种植造纸的原浆——树木等植物的植被公司!

  可以想象一个复杂的产品,会涉及到更多的公司:为什么看到有文章拿做芯片和两弹一星相比较,就是因为芯片的整个生产链条是到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是非常长的链条——如果不借助全球各地的资源,美国也是做不出芯片的(比如中国稀土,是半导体非常重要的提炼原材料);所以说从这个原则上讲,美国所谓的脱钩是不可能存在的,否则就只会出现一个情况,这个世界上没有美国。

  那人口结构来讲,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勤劳的以数千万计的工人,说加班就加班,甚至天天加班。不用拜耶稣、不用斋戒……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动机器生产、充分满足上帝。

  放眼全球,中国工人具备一定的教育基础和学习能力;非洲人口虽然众多,但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是不可能生产出什么高科技产品的!那对于美国国内来讲呢,人口素质虽然很高,但它的生产量是不可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

  对于当前的工业产品生产来讲,中国人口结构是最优的一种选择。如果放弃了这种选择,是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培养的非洲人,或者是选择了人力成本很高的美国人(退休、环境治理……,中国对其免费的),那么它的整体的成本是绝对比中国高的,很显然是不具备商业竞争力的。所以商人只会做赚钱的生意。

  未来竞争格局的整体情况是,凡是和中国拥抱的国家与企业,都是一片繁荣!凡是靠近美国想揩油的国家和企业,绝对是一片废墟!虽然说的有点夸张,美国所考虑的利益还是自己的多,没有做出任何一点让步是为了全人类的。

  知道了中国人口结构的情况后,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全球各地的公司会来到中国进行投资和经营——就是为了通过获得廉价的劳务成本和相对高价值的产品输出,用以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这就是本质。

  依据劳务、投资、资源、税/贸、市场,可以把中国企业的商务模式分为八个经典大类:

  (特别说明,以下为精益工业工程研究成果、首次披露;转载、引用请获得允许和注明来源,谢谢)

  第一类,劳务用中国的,投资和资源是外国的,税/贸遵循的一样的政策法律法规,但市场是全球的,不包括中国!

  比如说日资企业,进口给中国很低的原材料(举例3元/单位,为了减少税收故意报低价格),再中国完成组件生产后,以相对低的价格出口日本(举例5元/单位,可能大家还觉得赚钱了,其实支付的工资都不低于差价2元),然后在日本的成品出口全球市场的时候价格可能是100元,而中国要进口这个产品可能要1300元。所以,这个利润,绝对不是市场售价减去成本的概念能解释的……

  第二类,劳务用中国的,投资和资源是外国的,税/贸遵循的一样的政策法律法规,市场是全球的,包括中国!

  比如苹果公司,生产手机的是中国人,购买手机的也是中国人,但是赚钱的是美国人——赚到了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的80%以上的利润。

  所以,美国仅凭本地的资源和市场是支撑不了苹果一个上万亿产值的企业。每年因为不同国家的汇率变动直接蒸发的钱就是上百亿美元。即时美国国家给予税收优惠,让苹果公司把全球的钱全部集中在美国可以节约这几百亿的支出,但苹果公司还是不愿意的——因为利润来自全球。

  以上2类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典型的商业模式,在沿海城市/地区,被称为三来一补企业,电视剧《外来妹》描写的就是这种环境;回顾那个时代处处充满了机遇,所以出现了如下2类企业:

  第三类,劳务、资源、税贸、市场是中国的,但投资是外国的;这反映中国已经具备商业自建生态的能力,但是资金还是缺乏的。

  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公司,早期马云找过雷军投资,雷军说他满口跑火车;马化腾也找过张瑞敏,当时觉得QQ这种可有可无的和实业公司相比没啥份量,所以完美错过了新一轮的市场增值空间。

  现在看来,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公司都是在中国具备横向跨多个产业、纵向产品覆盖全球的新秀公司!

  这在老一辈的企业家心里是震惊的:完全塑造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不需要背景、不需要租借权利、完全用知识就改变自己和社会的新形态公司。

  第四类,基于第三类发展起来的,只是格局更大、具备全球化经营能力。当然,目前的阿里巴巴、腾讯也算是的!

  第五类,全球贸易的繁荣,增长了企业家的见识和眼光;同时激烈的竞争市场、让他们在政策上找到了新的空间,就是中国老板在海外注册公司,享受进出口的优惠。

  这种商业模式是:劳务、投资、资源是中国的,市场国内、国外都有,但注册地在海外。

  特别说明,香港严格讲不属于意义上的海外,但是全球金融中心,97回归前也可享受很多优惠待遇。

  第六类,海外市场很快被填满,于是又开始回到国内形成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所谓的出口转内销。就是所有要素都是中国,但就是利用/税贸杠杆,获取利润。

  比如,一件商品在中国生产、和外国产品质量基本差不多,甚至就是一个工厂生产的!为了利用人们崇洋的心理,把产品运到法国(举例),然后贴上新的logo,按个外国名字——维纳斯,立马价值翻2倍。

  因为海外注册,实际受惠人还是中国老板(比如一件衣服,中国生产200元,去到法国换logo可能就是1500元,卖给中国人就2000了,除了开去路费和手续费,绝大部分还是注册公司赚;这也让意大利等服装品牌谢绝中国企业参加展览会——很快被复制,当然这是后线类模式,让早期的中国企业赚了很多钱,有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而现在的第7/8类就苦逼了:

  第7类,所有一切都是中国的,市场也是全球的,但产品的专利和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

  比如,VIVO/OPPO这种具有高科技感觉的公司,虽然有独立的品牌,甚至具备完整的商业链条整合能力,但实际就是一个价值相对高的装配公司。

  前面说了,手机产业利润的80%以上被苹果公司赚了,中国的手机厂商净利润能保持8%就非常牛逼了。

  第8类,对劳务、投资、资源、税/贸、市场各个元素进行不同组合形成的公司,基本概括了前面七类不具备的情况:实际企业形态除了非常大型的公司,一般企业劳务可能是派遣的,设备可能是租赁的,投资可能是中外合资的、资源可能有进口的、也有本地的,注册可能国内外都有、甚至还有子公司、分公司,市场也是复杂多变的——基本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架。

  无论怎么变化,对于公司还是有一个轮廓的,越是厉害的老板越能用世界的眼光理解商业模式:

  跨国型公司:利用不同国家间的自然资源和劳务来形成利润空间,比如很多中国去越南开厂的公司。

  国际型公司:利用自己国家或则别国的技术创新来形成利润空间,典型的就是海外注册公司,一方面可以合法的获取先进的技术,另外,也可以在本地开展业务或收缩业务。

  通常业务范围在一个洲内(亚洲、欧洲、美洲)完成,主要与邻国开展贸易往来。

  全球化公司:主要是增加市场份额、占领市场空间,比如日本、德国的很多高、精、尖的工业技术公司,尽管公司很小,但市场份额缺非常大,比如去到60—80%,几乎接近垄断——在一个洲内难找到富有竞争力的第二家公司。

  本地化公司:完全实现业务从输入到输出在一个国家/地区开展的能力,只是利润要缴到总公司。像苹果公司、丰田公司在这方面的确是很有长远规划的:把员工塑造成了他自己能用的人——如果派驻自己国内人员,一是费用高、二是管理困难。

  比如,苹果的手机、丰田的汽车,是一个美国人或日本人在中国当销售精英,可以想象购买者是什么样的想法。至少在沟通上、接受度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