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观察,目前继续观察,还不到下定论的时候,但也与大家分享一下,看看有没有对号入座的。
大部分民企的创业路程都是先有成本才有客户,这是“倒过来”的。成本一上来,客户还没有找到,心态就开始急躁,什么计划都扔到窗外。
请人也是看“能力”,马上能干活就行,其他都不考虑。这个观察就是:“急躁创业”就是成本跑在收入之前,你永远在赶,什么客户都不在乎,结果单子越做越小,成本越来越高,利润当然也会越来越低。
“急躁创业”还会让你“请错人”。请人是一个长线投资,但很多时候,创业者在没有意识的情形下,请到的员工都是有些“不能持续的能力”,风口一过,这些员工就没招了,在互联网行业看见不少。
今天南总的“三好一改”分享她的请人体验,很有参考价值,大家一起来看看她怎么说:
「连续几天的面试,都了解到一个类似和共性的现象,就是几位求职者离开上一份工作的原因大多是“经营不善”,而重新选择工作时候的“画风”有明显改变,将了解到的信息记录下来:
看Stefanie昨天的“三好一改”了解到,她面试的几位市场推广相关人才都是因为过去做“爆品”,业绩和企业经营都不稳定,所以大多数推广现在想找类似于我们这样做“精品”和“品牌”的企业,这与我今天复试独立站运营了解到的信息是如出一辙的。
回想过去半年至一年我们在招聘类似岗位的石斛,大多数人都希望选择做“爆品”和“红利”的企业,原因是这样创造业绩更快,拿到的提成奖金也更多。
短短一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画风”有所改变,源于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也面临很多的风险,尤其今年大环境的异常,就将企业原本的运营问题更早更快的曝露出来,这也是运营人员意识到风险,开始转变选择方向的根本原因。
这个场景想起林老师前段时间的一个提醒: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背后是企业,如果所在的企业没有可持续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所谓的个人职业生涯是“空谈”,现在回头想这句话,就非常理解背后的含义。
同时,面试的另外几个HRD岗位的人员,也是了解到相类似的情况,其中有两位HRD面试者的上一份工作都是做“人力资源顾问”的,由于好奇就深挖了一下他们的做法,以及为什么放弃“顾问”这个角色,又希望重新进入企业。
挖掘到的信息是,甲方企业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就想快速找“医生”解决企业当下的问题,甚至愿意支付比较高额的“咨询费”,但是在一段周期内没有成效的时候,咨询和企业的关系就会“断裂”,最终导致“人力资源顾问”这个商业模型很难跑下去,或者说继续做发展空间也不大。
从这个现象的背后观察到,企业经营的方向盘永远在自己手里,当我们想通过“方便面”的心态,用几个月的时间去解决人力资源问题,这个成功概率几乎为零,因为企业运营是动态持续的,背后是业务逻辑和规律,注定短期的“方法论:很难持续。
从这个信息的反馈更加意识到,作为企业本身,一定要将自己的基本功练好,从自身的市场和业务出发,所有外部的培训和学习是我们的“助力”,但是经营的方向盘在自己手里。
这也是林老师一直提醒我们的,导师帮助我们掌握的是企业运营规律,没有标准答案,不同阶段运营的“答案”在CEO那里。
从几个面试者的信息反馈中,体现的是目前大环境的一个切面和缩影,也提醒我们,企业要想追求可持续成长,一定要深耕运营修炼内功。ag旗舰厅网
而目前市场的“危机”,也一定会为真正懂运营的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切勿着急和焦虑,只要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市场和机会是不会消失的,收获结果也一定是自然的。」
应聘者的“投机行为”是必然的,没有多少是具备长远眼光来应聘的,所以聘请方必须要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人才,是偏重短期效果,还是需要兼顾长线发展的潜力。
企业刚开始时通常都是短线思维,但到了后期一定是谋求长远发展,那些在短线思维时代请进来的员工可能没有兴趣跟企业长远发展,只求搭过便车,所以谋求发展的企业很容易被老员工拖后腿,这个必须要一早认识到。
从员工的角度,也需要有这个意识。你要知道自己的职业发展追求,千万不要在一家谋求发展的企业里“躺平”,因为迟早会被发现,还是醒过来跟上节奏吧。